经济学者宋鸿兵:海啸第二波已至,中国还不具备率先复苏、拉动全球走出衰退的能力。
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及一些银行可能被国有化的担忧,导致金融股大幅走低。图为20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
因编着《货币战争》而闻名、并提前预警金融海啸的经济学者宋鸿兵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各国救市政策并没有阻止金融危机蔓延,危机来得更快更猛烈了。如今金融海啸第二波已经拉开帷幕,而危机更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提前深化进入下一阶段,引爆“利率火山”,令更大规模金融市场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崩盘。他悲观估计,美国经济五年内恐难走出衰退,而中国虽有可能率先复苏,但也难以带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
三大症状 现第二波迹象
宋鸿兵对本报表示,“现在看来,第二波海啸比预期来的更快、更严重”。首先,已经公布的美国多项经济指标非常差。美国第四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对上一季下跌3.8%,创26年来最大跌幅;续领失业金人数跳增至478万人的纪录高位,12月新屋销售较上月大跌14.7%,为1963年1月开始纪录以来最低。
其次,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暴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美国银行最近公布17年来首个业绩亏损季度报告,而其新收购的美林证券亏损仍不断加剧。而花旗集团受坏帐和不良资产的重创,近15个月以来已亏损285亿美元。“未来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或许只有国有化一条路了。”宋鸿兵说。
第三,企业债市场的恶化程度也要比宋鸿兵此前预测的更快。去年11月,宋鸿兵预测,“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将是第二波海啸的引爆点,尤其是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当时他预计,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将在今年9月底从当时的2.68%急速爬升至12%-15%左右,急升500%。然而截至目前,美国垃圾债的整体违约率已高达4.5%,是三月前的1.68倍。“按照这个速度恶化下去,预计到9月份垃圾债违约率将突破15-20%,违约率上升的速度和幅度比预期的都要严重。”
第二波标志—花旗或被国有化
与第一波中的“两房”被政府接管、雷曼申请破产保护一样,在宋鸿兵看来,花旗银行被国有化或申请破产保护,将是第二波危机中的标杆性事件。“从恶化速度看,花旗在上半年就会出现大问题。因为随着垃圾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基础信贷资产的全面恶化,必然导致基础信贷资产之上的信用掉期、抵押债券等衍生产品的全面恶化,并相互作用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导致银行资不抵债。”
美国5年内难走出衰退
宋鸿兵指出,“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反弹几乎不可能,2、3年内能反弹的预测也偏乐观,全球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前景不妙。”现在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基本都显示出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足与1929年大萧条时代相提并论。而美国此次衰退的时间可能长达10-15年,“至少在5年内很难真正走出衰退”。
中国难带动全球复苏
他认为,“中国还不具备率先复苏、拉动全球走出衰退的能力。因为中国还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有关中国经济会在下半年率先复苏的观点,前提是假设奥巴马救市政策奏效,带动欧美复苏,进而全球经济回暖,使得世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复苏。但下半年美国经济继续恶化,令这种假设前提落空。
作者:海岩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Sunday, February 15, 2009
“下一波是美元危机”
——宋鸿兵预言美元没落
宋鸿兵双手分别拿着一张100美元钞票和一张100元人民币,正介绍地区货币出现的可能性。“在激烈的货币战争中,作为基轴货币美元的没落是必然的。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前 所未有的巨大‘金融海啸’将涌向眼前,美元也将无法摆脱这个旋涡。”
《货币战争》一书准确地预测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而备受高度关注,该书的作者宋鸿兵勾画的美元的未来并不光明。宋鸿兵曾在美国金融界作为衍生金融商品专家供职,他在2007 年出版的该书中就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还提出自19世纪周尔往复的经济危机背后有巨大的犹太人金融资本的“阴谋论”。由此,宋鸿兵一跃成为了国际金融 界关注的人物。《货币战争》一书出版后即成了畅销书,在中国销出160万册,在韩国销出10万册,还将在美国、日本等国出版发行。
宋鸿兵现任中国政府的经济研究机构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13日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宋鸿兵预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过程比其他专家的预料得更加黯淡。
宋鸿兵说:“(受急剧的经济下滑影响)今年下半年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问题更加严重,而这将引发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的危机,世界经济也会迅速恶化。”
他将这种状况叫做继去年下半年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没落引发“金融危机第一波”之后的“第二波”。他认为,商业银行的亏损问题会成为“第二波”的震中。即,世界经济会 呈现出,“第一轮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企业亏损、商业银行危机、第2轮经济危机”。
“现在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比率即将迅速上升。去年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住宅贷款规模为13万亿美元,可企业债的规模却已超过25万亿美元。这就是令人更为震撼的原因。”
宋鸿兵还警告说,全球约达62万亿美元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商品的风险度。他说:“三分之一以上的CDS是向亏损危险极大的‘垃圾债权’投资。虽说截止目前主要是投资银行的 CDS有问题,但如今商业银行的炸弹(投资CDS及CDS的对冲基金)也即将爆发。”
宋鸿兵还预测说,这场金融危机不会在商业银行危机上止步,而将进一步升级为“美元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只能大量印钞票,要购买国债、企业期票、房贷债券,以求债券市场的稳定。若美联储的财政出现恶化,美国政府将会出面救助,从而国家财政将进一 步恶化。由此,美国政府因严重的财政赤字将失去市场信誉,并由于货币供应过量,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美元将会没落。”
他预估称,这个过程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成为现实。并且,在美元没落后的过渡时期,将会出现6到7种地区货币,以替代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他还说:“像现在这样某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基轴货币的时代必将告终。(经历地区货币时代后)最终如同金本位制那样,金或银作为本位币的世界货币(world money)将成为基 轴货币。”
朝鲜日报记者 李性勋
宋鸿兵双手分别拿着一张100美元钞票和一张100元人民币,正介绍地区货币出现的可能性。“在激烈的货币战争中,作为基轴货币美元的没落是必然的。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前 所未有的巨大‘金融海啸’将涌向眼前,美元也将无法摆脱这个旋涡。”
《货币战争》一书准确地预测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而备受高度关注,该书的作者宋鸿兵勾画的美元的未来并不光明。宋鸿兵曾在美国金融界作为衍生金融商品专家供职,他在2007 年出版的该书中就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还提出自19世纪周尔往复的经济危机背后有巨大的犹太人金融资本的“阴谋论”。由此,宋鸿兵一跃成为了国际金融 界关注的人物。《货币战争》一书出版后即成了畅销书,在中国销出160万册,在韩国销出10万册,还将在美国、日本等国出版发行。
宋鸿兵现任中国政府的经济研究机构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13日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宋鸿兵预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过程比其他专家的预料得更加黯淡。
宋鸿兵说:“(受急剧的经济下滑影响)今年下半年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问题更加严重,而这将引发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的危机,世界经济也会迅速恶化。”
他将这种状况叫做继去年下半年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没落引发“金融危机第一波”之后的“第二波”。他认为,商业银行的亏损问题会成为“第二波”的震中。即,世界经济会 呈现出,“第一轮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企业亏损、商业银行危机、第2轮经济危机”。
“现在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比率即将迅速上升。去年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住宅贷款规模为13万亿美元,可企业债的规模却已超过25万亿美元。这就是令人更为震撼的原因。”
宋鸿兵还警告说,全球约达62万亿美元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商品的风险度。他说:“三分之一以上的CDS是向亏损危险极大的‘垃圾债权’投资。虽说截止目前主要是投资银行的 CDS有问题,但如今商业银行的炸弹(投资CDS及CDS的对冲基金)也即将爆发。”
宋鸿兵还预测说,这场金融危机不会在商业银行危机上止步,而将进一步升级为“美元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只能大量印钞票,要购买国债、企业期票、房贷债券,以求债券市场的稳定。若美联储的财政出现恶化,美国政府将会出面救助,从而国家财政将进一 步恶化。由此,美国政府因严重的财政赤字将失去市场信誉,并由于货币供应过量,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美元将会没落。”
他预估称,这个过程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成为现实。并且,在美元没落后的过渡时期,将会出现6到7种地区货币,以替代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他还说:“像现在这样某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基轴货币的时代必将告终。(经历地区货币时代后)最终如同金本位制那样,金或银作为本位币的世界货币(world money)将成为基 轴货币。”
朝鲜日报记者 李性勋
“下一波是美元危机”
——宋鸿兵预言美元没落
宋鸿兵双手分别拿着一张100美元钞票和一张100元人民币,正介绍地区货币出现的可能性。“在激烈的货币战争中,作为基轴货币美元的没落是必然的。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前 所未有的巨大‘金融海啸’将涌向眼前,美元也将无法摆脱这个旋涡。”
《货币战争》一书准确地预测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而备受高度关注,该书的作者宋鸿兵勾画的美元的未来并不光明。宋鸿兵曾在美国金融界作为衍生金融商品专家供职,他在2007 年出版的该书中就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还提出自19世纪周尔往复的经济危机背后有巨大的犹太人金融资本的“阴谋论”。由此,宋鸿兵一跃成为了国际金融 界关注的人物。《货币战争》一书出版后即成了畅销书,在中国销出160万册,在韩国销出10万册,还将在美国、日本等国出版发行。
宋鸿兵现任中国政府的经济研究机构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13日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宋鸿兵预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过程比其他专家的预料得更加黯淡。
宋鸿兵说:“(受急剧的经济下滑影响)今年下半年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问题更加严重,而这将引发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的危机,世界经济也会迅速恶化。”
他将这种状况叫做继去年下半年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没落引发“金融危机第一波”之后的“第二波”。他认为,商业银行的亏损问题会成为“第二波”的震中。即,世界经济会 呈现出,“第一轮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企业亏损、商业银行危机、第2轮经济危机”。
“现在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比率即将迅速上升。去年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住宅贷款规模为13万亿美元,可企业债的规模却已超过25万亿美元。这就是令人更为震撼的原因。”
宋鸿兵还警告说,全球约达62万亿美元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商品的风险度。他说:“三分之一以上的CDS是向亏损危险极大的‘垃圾债权’投资。虽说截止目前主要是投资银行的 CDS有问题,但如今商业银行的炸弹(投资CDS及CDS的对冲基金)也即将爆发。”
宋鸿兵还预测说,这场金融危机不会在商业银行危机上止步,而将进一步升级为“美元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只能大量印钞票,要购买国债、企业期票、房贷债券,以求债券市场的稳定。若美联储的财政出现恶化,美国政府将会出面救助,从而国家财政将进一 步恶化。由此,美国政府因严重的财政赤字将失去市场信誉,并由于货币供应过量,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美元将会没落。”
他预估称,这个过程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成为现实。并且,在美元没落后的过渡时期,将会出现6到7种地区货币,以替代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他还说:“像现在这样某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基轴货币的时代必将告终。(经历地区货币时代后)最终如同金本位制那样,金或银作为本位币的世界货币(world money)将成为基 轴货币。”
朝鲜日报记者 李性勋
宋鸿兵双手分别拿着一张100美元钞票和一张100元人民币,正介绍地区货币出现的可能性。“在激烈的货币战争中,作为基轴货币美元的没落是必然的。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前 所未有的巨大‘金融海啸’将涌向眼前,美元也将无法摆脱这个旋涡。”
《货币战争》一书准确地预测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而备受高度关注,该书的作者宋鸿兵勾画的美元的未来并不光明。宋鸿兵曾在美国金融界作为衍生金融商品专家供职,他在2007 年出版的该书中就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还提出自19世纪周尔往复的经济危机背后有巨大的犹太人金融资本的“阴谋论”。由此,宋鸿兵一跃成为了国际金融 界关注的人物。《货币战争》一书出版后即成了畅销书,在中国销出160万册,在韩国销出10万册,还将在美国、日本等国出版发行。
宋鸿兵现任中国政府的经济研究机构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13日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宋鸿兵预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过程比其他专家的预料得更加黯淡。
宋鸿兵说:“(受急剧的经济下滑影响)今年下半年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问题更加严重,而这将引发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的危机,世界经济也会迅速恶化。”
他将这种状况叫做继去年下半年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没落引发“金融危机第一波”之后的“第二波”。他认为,商业银行的亏损问题会成为“第二波”的震中。即,世界经济会 呈现出,“第一轮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企业亏损、商业银行危机、第2轮经济危机”。
“现在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券比率即将迅速上升。去年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住宅贷款规模为13万亿美元,可企业债的规模却已超过25万亿美元。这就是令人更为震撼的原因。”
宋鸿兵还警告说,全球约达62万亿美元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商品的风险度。他说:“三分之一以上的CDS是向亏损危险极大的‘垃圾债权’投资。虽说截止目前主要是投资银行的 CDS有问题,但如今商业银行的炸弹(投资CDS及CDS的对冲基金)也即将爆发。”
宋鸿兵还预测说,这场金融危机不会在商业银行危机上止步,而将进一步升级为“美元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只能大量印钞票,要购买国债、企业期票、房贷债券,以求债券市场的稳定。若美联储的财政出现恶化,美国政府将会出面救助,从而国家财政将进一 步恶化。由此,美国政府因严重的财政赤字将失去市场信誉,并由于货币供应过量,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美元将会没落。”
他预估称,这个过程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成为现实。并且,在美元没落后的过渡时期,将会出现6到7种地区货币,以替代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他还说:“像现在这样某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基轴货币的时代必将告终。(经历地区货币时代后)最终如同金本位制那样,金或银作为本位币的世界货币(world money)将成为基 轴货币。”
朝鲜日报记者 李性勋
2009年,一场完美的金融风暴!
奥巴马夸下的刺激经济的海口至少需要2.5万亿美元,拯救商业银行至少需要2-3万亿美元,总额将高达5万亿美元左右。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国债市场2009年存在着崩盘的危险!随之而来的要么是长期利率飙升,要么是恶性通货膨胀。美国要守住美元体系,就必然承受利率猛涨,从而导致利率火山爆发,进入危机的第三阶段。或者保住利率稳定,则必须承受恶性通胀的后果,结果可能导致美元地位危机,从而直接进入危机的第四阶段,美元冰河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如果美国使用战争手段,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鲍尔森方案是金钱换股份,伯南克方案是CDS置换。鲍尔森方案简单明了,但随着花旗和美国银行股价暴跌,实际上已不可行,即全部国有化银行所注入的资金已不足挽救这两大巨头自有资本金的损失。伯南克方案抓住了CDS担保失效是导致银行资金短缺的要害,但代价是财政部将成为两巨头最大的CDS担保者以置换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其核心是拯救对冲基金而牺牲纳税人的利益。两巨头或者更多的5巨头的总损失规模将在2-3万亿美元之间,纳税人将成为主要买单者。超大规模的国债发行已不可避免,而美国国债持有人也将与美国纳税人一起承受严重的购买力缩水的损失。2009年下半年,美国国债市场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我国很多学者天真地认为奥巴马政府一旦全力拯救银行,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他们以为美国政府能够随意印钱,市场则会照单全收。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4800亿美元,而今年在不考虑商业银行救助的情况下已达到惊世骇俗的1.2万亿美元,如果把银行损失所导致的政府救助加入,2009年美国国债发行量将达到3万亿美元,这还不算每年的国债利息支出的5000亿。这个数字是正常年份的5倍以上,美国总储蓄率接近0,国内金融机构现金严重短缺,这就是银行需要救助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消化如此惊人的国债只能依赖外国投资人,但目前的情况是各国都在减持美国国债,只有中国例外。即使中国出于种种原因想帮美国,但其胃口绝对消化不了这么大的量。最后只有美联储自己大量吃进,而这就是超大规模基础货币增发,恶性通胀将难以避免。
鲍尔森方案是金钱换股份,伯南克方案是CDS置换。鲍尔森方案简单明了,但随着花旗和美国银行股价暴跌,实际上已不可行,即全部国有化银行所注入的资金已不足挽救这两大巨头自有资本金的损失。伯南克方案抓住了CDS担保失效是导致银行资金短缺的要害,但代价是财政部将成为两巨头最大的CDS担保者以置换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其核心是拯救对冲基金而牺牲纳税人的利益。两巨头或者更多的5巨头的总损失规模将在2-3万亿美元之间,纳税人将成为主要买单者。超大规模的国债发行已不可避免,而美国国债持有人也将与美国纳税人一起承受严重的购买力缩水的损失。2009年下半年,美国国债市场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我国很多学者天真地认为奥巴马政府一旦全力拯救银行,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他们以为美国政府能够随意印钱,市场则会照单全收。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4800亿美元,而今年在不考虑商业银行救助的情况下已达到惊世骇俗的1.2万亿美元,如果把银行损失所导致的政府救助加入,2009年美国国债发行量将达到3万亿美元,这还不算每年的国债利息支出的5000亿。这个数字是正常年份的5倍以上,美国总储蓄率接近0,国内金融机构现金严重短缺,这就是银行需要救助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消化如此惊人的国债只能依赖外国投资人,但目前的情况是各国都在减持美国国债,只有中国例外。即使中国出于种种原因想帮美国,但其胃口绝对消化不了这么大的量。最后只有美联储自己大量吃进,而这就是超大规模基础货币增发,恶性通胀将难以避免。
什么叫老鼠仓?
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当然,最后亏损的是公家资金。
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的特色就是无庄不成股,而老鼠仓就存在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庄股当中。券商是庄股中的主力队员,利用自身具有融资的天然优势,从社会各方面融入大量资金坐庄拉升股票。坐庄本来是为了赚钱盈利的,但券商坐庄很少有真正赚钱的,原因就在于券商把股票拉升后,大量底部埋仓的老鼠仓蜂拥出货,券商又在高位接盘。这样的结果就是券商亏损累累,老鼠仓赚个钵满盆满。这便是当今券商被掏空的主要形式。
其实,老鼠仓就是一种财富转移的方式,是券商中某些人化公家资金为私人资金的一种方式,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著名的垃圾股也是著名的庄股东方电子和银广夏,不知道使多少老鼠仓神奇地变成了百万、千万、亿万富翁,那他们的钱从哪儿来得呢?看看中经开最后亏损累累、资不抵债的下场大家就明白了。中经开把从中小散户那里骗取来的钱、融来的钱、客户保证金再加上自己的老本,一股脑的全转老了老鼠仓的帐上。
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的特色就是无庄不成股,而老鼠仓就存在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庄股当中。券商是庄股中的主力队员,利用自身具有融资的天然优势,从社会各方面融入大量资金坐庄拉升股票。坐庄本来是为了赚钱盈利的,但券商坐庄很少有真正赚钱的,原因就在于券商把股票拉升后,大量底部埋仓的老鼠仓蜂拥出货,券商又在高位接盘。这样的结果就是券商亏损累累,老鼠仓赚个钵满盆满。这便是当今券商被掏空的主要形式。
其实,老鼠仓就是一种财富转移的方式,是券商中某些人化公家资金为私人资金的一种方式,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著名的垃圾股也是著名的庄股东方电子和银广夏,不知道使多少老鼠仓神奇地变成了百万、千万、亿万富翁,那他们的钱从哪儿来得呢?看看中经开最后亏损累累、资不抵债的下场大家就明白了。中经开把从中小散户那里骗取来的钱、融来的钱、客户保证金再加上自己的老本,一股脑的全转老了老鼠仓的帐上。
Sunday, July 20, 2008
谢国忠:危机再现
信贷危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已经来临。美国按揭市场的中流砥柱——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正濒临破产边缘。
两家公司都是政府发起企业(GSE),而且它们规模如此之大,谁也不会想到它们会倒闭。因为一旦倒闭,美国住宅市场的资金流将被切断。两家公司业务合计占据了美国按揭市场的半壁江山。政府不得不对其展开救助。
继续救市
当前危机起源于银行给购房者提供了过度贷款。近年来,人们认为,“金融创新”可以使信贷投资者减少风险,而“金融创新”也让人们购房时背负了较高的财务杠杆。除了传统上购买银行抵押资产并打包成证券化产品,房利美和房地美也购买了信贷衍生品市场的新金融产品。事实已证明,“金融创新”能降低风险的说法只是天方夜谭。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深陷危机,信贷泡沫的核心被暴露出来,现在恐怕是危机的最糟糕阶段。
危机并不会随着这两家机构濒于破产和政府实施援救而结束,更多诸如地区性银行的金融机构将会倒闭。例如,擅长经营抵押贷款的独立国家房贷公司(IndyMac Bank)曾为住宅市场繁荣贡献过一臂之力。7月11日,它却被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它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三大银行。独立国家房贷公司的破产可能会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花费40亿美元至80亿美元,这可能超过FDIC530亿美元存款保险金10%。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可能会在近期对 FDIC实施资本结构调整。有预测显示,当前信贷危机造成的总体损失将达1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估计损失在内,已经确认的损失高达 5000亿美元。
即便如此,华尔街的麻烦仍远未结束。贝尔斯登的倒闭并没有给其他机构一个“免死金牌”,它们只是在美联储的支持下暂时幸免于难。数家华尔街机构可能已经岌岌可危,就像被判定为死亡的植物人。一年之后,华尔街幸存的机构将更少。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已经宣布,打算采取临时稳定措施,并希望措施能获得国会批准,以拯救房利美和房地美。临时稳定措施,是通过为两家公司提供政府担保来维持其正常运营。投资者可以继续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以支持其运作,否则,美国住宅市场上将没有流动性可言。其中一项临时的稳定措施,就是美联储将向两家机构直接提供短期融资服务。而这意味着,美联储将通过印刷钞票来拯救金融系统。最终,房地产价格下跌的损失会被货币化,并被转移。
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援行动将弱化美元,推高通胀,提升债券收益率。我相信,援助资金最终将来源于美联储新印的钞票,或部分来自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正如我在2007年8月提出的观点,美联储的援救行动将增加货币供应,并通过商品投机导致通胀上扬。由于美元是世界性货币,美国可将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通过货币化来转移,而这一举措仅会导致美元贬值而不会出现美元崩盘。由于国际投资者持有1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货币化对美国而言是一个优先考虑的策略。通过通胀和美元贬值的传导效应,外国投资者将分担三分之一的损失。为了避免给他人做嫁衣,后者现在应该出售美国国债,推动债券利率飙升,从而制止美联储印刷钞票的行为。到目前为止,主要由各国央行组成的国际投资者正陷入恐惧之中,不知何去何从。而美国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将损失向全世界转移。
正如上期讲到,这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滞胀。信贷危机使得房地产泡沫破裂,打压全球需求。与此同时,美联储大量印刷钞票拯救金融系统。当货币流向金融系统时,投机者用其购买石油等商品。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同时转化为全球通胀。由此产生的负利率无助于全球经济增长,因为它使得大量的财富重新分配,转移到石油出口国。这些国家的贸易盈余重返全球金融体系后,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胀。直到美联储将利率提高至6%,并维持不变时,这一恶性循环才能被打破。
我确信,美联储将在11月美国大选之后开始提高利率。由于担心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利率的提升步伐在初期将是缓慢的,并希望能通过小幅度的利率提升吓退石油投机者。在2009年下半年,美联储将意识到恐吓战术无效,并开始加快利率提升的步伐。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2009年底将提高至约5%的水平,对油价构成打压。然而,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将在2010年再次降息,投机者也将卷土重来。美联储与投机者之间的博弈将延续多年,引发通胀出现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波动。最终,美国政府将任命一位类似于保罗沃尔克(Paul Volker)这样的铁腕人物担任联储主席。新主席将把利率提高至10%,彻底摧毁通胀和投机者。历史将再次重演!
衰落始末
让我们重新回到当前危机的讨论中来。房利美和房地美与中国的国有银行相似,它们依赖于政府支持来运作。房利美作为国家经营企业成立于1938年大萧条时期,它主要支持数量众多的地方储蓄与贷款机构(Savings and Loans),后者为当地的城市居民购买住宅提供贷款。
房利美从这些机构手中购买按揭资产,为其提供流动性,并在它们扩张时提供资金支持。1968年,房利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点与近年来中国国有银行的大举上市类似。随着抵押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房利美的业务不断扩张,也变得更为复杂。它从诸如银行、金融公司、投资银行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中买入按揭资产,并在资本市场上将它们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房利美成为了按揭市场的龙头老大。为了限制房利美的垄断力量,美国政府在1970年成立了房地美,希望后者能与之抗衡。
房利美和房地美自成立以来,在提高自有房产权覆盖率上扮演了重要且积极的角色。拥有自己的房子是“美国梦”的核心,而自有房产权也是市场经济稳定的基石。房子是最重要的消费品,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居者有其屋”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对于政府而言,尽可能地降低按揭成本意义重大。为了控制风险,房利美和房地美对于它们要购买的按揭资产的要求很严格。它们常用两个指标考核资产,分别是首付比例和家庭收入/债务比率。直到信贷危机爆发前,它们的业务一直都是盈利的。
房利美和房地美濒于破产原因有三。
第一,当房地产价格有太多泡沫时,两家公司的风险控制措施不足。在这轮经济周期中,美国房屋价值一度达到了GDP的170%,相比于历史平均水平 100%,房价跌幅也要远远高于20%-30%的首付比例。由于根据美国法律,按揭合同是一个有限责任合同,房价的下挫使那些持有负资产的人们倾向违约不还贷款。4月,凯斯-希勒(Case-Schiller)房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下滑15.3%。直到未来房价结束下跌时,预计该指数还将再跌15%。截至3 月底,房利美和房地美宣称拥有合计810亿美元的资本金(占资产总额的1.5%),当房价平均下挫30%时,它们的损失将高于资本金。
第二,作为政府发起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须提供公共服务。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后,政治家呼吁它们为稳定市场发挥作用。在缺乏其他购买者的情况下,它们成了按揭市场的最后购买人。一季度,两家机构共买入或担保了市场中81%的按揭证券。并且,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市场上出售的按揭证券的质量都是可疑的,因为金融机构都试图将他们最糟糕的资产出手。尽管现在评估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公共服务的损失仍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这是拖累两家机构的重要因素。
第三,作为政府发起企业,它们无法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有效运作。如同中国的国企,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雇员类似于公务员,而提供和出售复杂金融产品的华尔街雇员则是高薪顶尖人才。前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华尔街提供给他们的复杂金融产品,而后者可能会充分利用前者无知的弱点增加销售。考虑到这一点,房利美和房地美可能成为华尔街制造的这场信贷泡沫中的最大受害者。由于它们是政府发起的企业,政府也陷入到华尔街的圈套中。随着美联储将损失作货币化处理,最终,全球的美元持有者都将是受害人。
许多批评家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房利美和房地美大肆抨击,认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的产物。但我并不认为这两家机构从根本上有缺陷或是不该存在。提高“居者有其屋”的覆盖率是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的最好支持。
在上述三个原因中,最后一个是关键。通过从华尔街购买复杂的金融产品,两家机构为泡沫的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政府支持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我很担心,中国的国有金融机构过于迫切地与华尔街打交道,可能会重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覆辙。
目前的金融危机表现为金融系统出现逐渐爆炸的特点,但尚没有出现一个能量相当于核爆炸的事件使得问题彻底暴露,令市场触底。如果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允许破产,那这将是一个“核爆炸事件”。当然,美国政府正在拯救它们,这场危机还要继续拖延下去。相比之下,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将本国货币贬值50%,而股市也出现腰斩,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75%。这些地区的银行也快速破产。但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市场恢复信心,危机也触底好转。
亚洲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以本国货币——美元借入资金。当外国投资者希望抽回资金时,美联储可以印刷更多的钞票来支付。对于一个普通的国家而言,当预期该国货币出现过量供给时,汇率将大跌,引发高通胀。
十年前,俄罗上演过这一幕,当时它试图通过印钞票来偿付巨额债务。然而,美元是一个全球性货币,全球经济对美元均有需求,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美元。印钞票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弥补危机损失的措施。
目前,危机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复杂的信贷产品掩盖了杠杆的放大效应。尽管爆炸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但许多机构并没有向市场明确披露它们的资产。事实上,它们也可以掩饰会计账务,揭露真相需要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连串的爆发性事件延续如斯曾此之久的原因,并且,这也增加了我们判断危机何时结束的难度。预计六个月后,市场才能意识到危机已经结束。
扩大货币供应量将推高油价。美国每天进口1000万桶原油,如果油价上涨10美元,美国每年将损失360亿美元。但只要印钞票弥补危机的好处大于油价上扬的损失,美联储就会继续开动印钞机。
只要美联储继续以印刷钞票的办法来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石油、黄金和商品市场将会表现优异,而债市将走熊。
两家公司都是政府发起企业(GSE),而且它们规模如此之大,谁也不会想到它们会倒闭。因为一旦倒闭,美国住宅市场的资金流将被切断。两家公司业务合计占据了美国按揭市场的半壁江山。政府不得不对其展开救助。
继续救市
当前危机起源于银行给购房者提供了过度贷款。近年来,人们认为,“金融创新”可以使信贷投资者减少风险,而“金融创新”也让人们购房时背负了较高的财务杠杆。除了传统上购买银行抵押资产并打包成证券化产品,房利美和房地美也购买了信贷衍生品市场的新金融产品。事实已证明,“金融创新”能降低风险的说法只是天方夜谭。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深陷危机,信贷泡沫的核心被暴露出来,现在恐怕是危机的最糟糕阶段。
危机并不会随着这两家机构濒于破产和政府实施援救而结束,更多诸如地区性银行的金融机构将会倒闭。例如,擅长经营抵押贷款的独立国家房贷公司(IndyMac Bank)曾为住宅市场繁荣贡献过一臂之力。7月11日,它却被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它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三大银行。独立国家房贷公司的破产可能会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花费40亿美元至80亿美元,这可能超过FDIC530亿美元存款保险金10%。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可能会在近期对 FDIC实施资本结构调整。有预测显示,当前信贷危机造成的总体损失将达1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估计损失在内,已经确认的损失高达 5000亿美元。
即便如此,华尔街的麻烦仍远未结束。贝尔斯登的倒闭并没有给其他机构一个“免死金牌”,它们只是在美联储的支持下暂时幸免于难。数家华尔街机构可能已经岌岌可危,就像被判定为死亡的植物人。一年之后,华尔街幸存的机构将更少。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已经宣布,打算采取临时稳定措施,并希望措施能获得国会批准,以拯救房利美和房地美。临时稳定措施,是通过为两家公司提供政府担保来维持其正常运营。投资者可以继续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以支持其运作,否则,美国住宅市场上将没有流动性可言。其中一项临时的稳定措施,就是美联储将向两家机构直接提供短期融资服务。而这意味着,美联储将通过印刷钞票来拯救金融系统。最终,房地产价格下跌的损失会被货币化,并被转移。
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援行动将弱化美元,推高通胀,提升债券收益率。我相信,援助资金最终将来源于美联储新印的钞票,或部分来自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正如我在2007年8月提出的观点,美联储的援救行动将增加货币供应,并通过商品投机导致通胀上扬。由于美元是世界性货币,美国可将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通过货币化来转移,而这一举措仅会导致美元贬值而不会出现美元崩盘。由于国际投资者持有1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货币化对美国而言是一个优先考虑的策略。通过通胀和美元贬值的传导效应,外国投资者将分担三分之一的损失。为了避免给他人做嫁衣,后者现在应该出售美国国债,推动债券利率飙升,从而制止美联储印刷钞票的行为。到目前为止,主要由各国央行组成的国际投资者正陷入恐惧之中,不知何去何从。而美国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将损失向全世界转移。
正如上期讲到,这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滞胀。信贷危机使得房地产泡沫破裂,打压全球需求。与此同时,美联储大量印刷钞票拯救金融系统。当货币流向金融系统时,投机者用其购买石油等商品。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同时转化为全球通胀。由此产生的负利率无助于全球经济增长,因为它使得大量的财富重新分配,转移到石油出口国。这些国家的贸易盈余重返全球金融体系后,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胀。直到美联储将利率提高至6%,并维持不变时,这一恶性循环才能被打破。
我确信,美联储将在11月美国大选之后开始提高利率。由于担心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利率的提升步伐在初期将是缓慢的,并希望能通过小幅度的利率提升吓退石油投机者。在2009年下半年,美联储将意识到恐吓战术无效,并开始加快利率提升的步伐。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2009年底将提高至约5%的水平,对油价构成打压。然而,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将在2010年再次降息,投机者也将卷土重来。美联储与投机者之间的博弈将延续多年,引发通胀出现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波动。最终,美国政府将任命一位类似于保罗沃尔克(Paul Volker)这样的铁腕人物担任联储主席。新主席将把利率提高至10%,彻底摧毁通胀和投机者。历史将再次重演!
衰落始末
让我们重新回到当前危机的讨论中来。房利美和房地美与中国的国有银行相似,它们依赖于政府支持来运作。房利美作为国家经营企业成立于1938年大萧条时期,它主要支持数量众多的地方储蓄与贷款机构(Savings and Loans),后者为当地的城市居民购买住宅提供贷款。
房利美从这些机构手中购买按揭资产,为其提供流动性,并在它们扩张时提供资金支持。1968年,房利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点与近年来中国国有银行的大举上市类似。随着抵押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房利美的业务不断扩张,也变得更为复杂。它从诸如银行、金融公司、投资银行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中买入按揭资产,并在资本市场上将它们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房利美成为了按揭市场的龙头老大。为了限制房利美的垄断力量,美国政府在1970年成立了房地美,希望后者能与之抗衡。
房利美和房地美自成立以来,在提高自有房产权覆盖率上扮演了重要且积极的角色。拥有自己的房子是“美国梦”的核心,而自有房产权也是市场经济稳定的基石。房子是最重要的消费品,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居者有其屋”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对于政府而言,尽可能地降低按揭成本意义重大。为了控制风险,房利美和房地美对于它们要购买的按揭资产的要求很严格。它们常用两个指标考核资产,分别是首付比例和家庭收入/债务比率。直到信贷危机爆发前,它们的业务一直都是盈利的。
房利美和房地美濒于破产原因有三。
第一,当房地产价格有太多泡沫时,两家公司的风险控制措施不足。在这轮经济周期中,美国房屋价值一度达到了GDP的170%,相比于历史平均水平 100%,房价跌幅也要远远高于20%-30%的首付比例。由于根据美国法律,按揭合同是一个有限责任合同,房价的下挫使那些持有负资产的人们倾向违约不还贷款。4月,凯斯-希勒(Case-Schiller)房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下滑15.3%。直到未来房价结束下跌时,预计该指数还将再跌15%。截至3 月底,房利美和房地美宣称拥有合计810亿美元的资本金(占资产总额的1.5%),当房价平均下挫30%时,它们的损失将高于资本金。
第二,作为政府发起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须提供公共服务。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后,政治家呼吁它们为稳定市场发挥作用。在缺乏其他购买者的情况下,它们成了按揭市场的最后购买人。一季度,两家机构共买入或担保了市场中81%的按揭证券。并且,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市场上出售的按揭证券的质量都是可疑的,因为金融机构都试图将他们最糟糕的资产出手。尽管现在评估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公共服务的损失仍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这是拖累两家机构的重要因素。
第三,作为政府发起企业,它们无法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有效运作。如同中国的国企,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雇员类似于公务员,而提供和出售复杂金融产品的华尔街雇员则是高薪顶尖人才。前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华尔街提供给他们的复杂金融产品,而后者可能会充分利用前者无知的弱点增加销售。考虑到这一点,房利美和房地美可能成为华尔街制造的这场信贷泡沫中的最大受害者。由于它们是政府发起的企业,政府也陷入到华尔街的圈套中。随着美联储将损失作货币化处理,最终,全球的美元持有者都将是受害人。
许多批评家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房利美和房地美大肆抨击,认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的产物。但我并不认为这两家机构从根本上有缺陷或是不该存在。提高“居者有其屋”的覆盖率是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的最好支持。
在上述三个原因中,最后一个是关键。通过从华尔街购买复杂的金融产品,两家机构为泡沫的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政府支持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我很担心,中国的国有金融机构过于迫切地与华尔街打交道,可能会重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覆辙。
目前的金融危机表现为金融系统出现逐渐爆炸的特点,但尚没有出现一个能量相当于核爆炸的事件使得问题彻底暴露,令市场触底。如果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允许破产,那这将是一个“核爆炸事件”。当然,美国政府正在拯救它们,这场危机还要继续拖延下去。相比之下,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将本国货币贬值50%,而股市也出现腰斩,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75%。这些地区的银行也快速破产。但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市场恢复信心,危机也触底好转。
亚洲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以本国货币——美元借入资金。当外国投资者希望抽回资金时,美联储可以印刷更多的钞票来支付。对于一个普通的国家而言,当预期该国货币出现过量供给时,汇率将大跌,引发高通胀。
十年前,俄罗上演过这一幕,当时它试图通过印钞票来偿付巨额债务。然而,美元是一个全球性货币,全球经济对美元均有需求,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美元。印钞票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弥补危机损失的措施。
目前,危机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复杂的信贷产品掩盖了杠杆的放大效应。尽管爆炸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但许多机构并没有向市场明确披露它们的资产。事实上,它们也可以掩饰会计账务,揭露真相需要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连串的爆发性事件延续如斯曾此之久的原因,并且,这也增加了我们判断危机何时结束的难度。预计六个月后,市场才能意识到危机已经结束。
扩大货币供应量将推高油价。美国每天进口1000万桶原油,如果油价上涨10美元,美国每年将损失360亿美元。但只要印钞票弥补危机的好处大于油价上扬的损失,美联储就会继续开动印钞机。
只要美联储继续以印刷钞票的办法来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石油、黄金和商品市场将会表现优异,而债市将走熊。
Saturday, July 12, 2008
黄金:对抗货币信用风险的终极资产
一般投资产品有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风险,而黄金只有价格风险,没有信用风险。在居民所有的投资品几乎都是信用投资品的背景下,防止信用货币财富缩水的最佳方法是分散投资组合中的信用风险,而黄金等贵金属正是非信用投资品美元加速贬值,黄金价格冲破1000美元/盎司,让市场再度看到了黄金与信用货币的强弱互动。
在上周六,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起成立了“内蒙古黄金经济与应用研究所”,并召开了首届黄金经济发展论坛。关于黄金与货币信用风险的讨论引发了更多的共识。
更像是一种货币的表现
世界黄金协会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立新总结了黄金价格与 股票、外汇、商品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发现,1968年到2005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2天历史波动幅度是15.1%,黄金的22天历史波动幅度是12.2%。大多数股票指数、货币的22天历史波动幅度在10%上下,而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则在20%以上,甚至高出30%。
王立新认为,从对比发现,黄金更接近于一种外汇,像是一种货币的表现,而不是普通商品的表现。这是观察黄金市场一个基本认识。
对黄金市场的另一个观察,是黄金与其他主要资产的关联度并不大。计算1989年1月到2005年11月黄金与其他资产在“每周回报”上的关联度可以发现,黄金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东京交易所股票指数、瑞士股票市场指数、泰国股票交易所指数等众多指数的关联度非常低,与内地的上证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也是如此。
“在经济好时,一般资产上涨,黄金可能涨幅不如他们,但是经济一旦有风吹草动,往下的趋势会造成一般性产品资产价格下跌,这时黄金又不与他们为伍。”王立新说。
全球黄金供需求解
根据英国贵金属咨询机构GFMS的统计,到2006年底人类已开采黄金存量15.8万吨,其中有52%是黄金饰品,18%是以标准金锭的形式由各国央行作为黄金储备,有12%的工业用金,16%的实物黄金投资用金,以及2%的损耗和未计入部分。
王立新提供的数据显示,整个2007年全球黄金需求超过3500吨,其中首饰用金2426吨,工业用金465吨,零售投资441吨,黄金ETF投资251吨。在黄金供应上,全球矿产金2447吨,中央银行售金485吨,旧金回收937吨,减去净套期保值规模400吨,供应累计3469吨。
王立新指出,自1984年至今,全球黄金需求一直高于各年度全球矿产黄金量。2007年需求量以吨数计算上涨4%,以美元价格计算则增长了20%,达到39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单从黄金ETF市场来看,2006年金价在涨到最高峰后快速下降,但ETF并没有同步下跌,随后还出现稳步增长。到2007年12月,世界最大的黄金ETF——Street Track Gold Shares持仓已经达到600吨,全球同类产品持仓已经达到750吨的水平。
中国2007年矿产金超过270吨,旧金回收50吨。在需求方面,首饰用金302吨,工业用金9.8吨,投资用金23.9吨。
另外根据北京黄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黄金报社社长张炳南介绍,全球矿产黄金总量自1982年到2001年一直是呈现出连续增长的态势,1988年产量就达到了2000吨左右,上世纪末则超过了2500吨。但是自2002年以来,全球金矿生产似乎出现了从平稳到下降的趋势。
在产量趋稳的同时,黄金开采成本也在提高。2006年黄金开采现金成本达到317美元/盎司,同比上升17%,总开采成本达到393美元/盎司,同比上升17%。
黄金所防止的是信用风险
关于黄金投资的作用,王立新认为,黄金是一种具有独特保值功能的金融资产:由于黄金的独立性及内在价值,研究证实,黄金与任何其他金融资产相比,更能保持长期购买力稳定,不受任何单一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是抵抗通货膨胀的利器。同时黄金是一种终极资产,是应对危机的保障资产。许多案例已证明了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变和不稳定的关键时刻黄金所起的安全保障作用。
另外,由于不是任何国家政府或商业机构发行的资产,黄金有极强的独立性,是“无国界的货币”,黄金同时也一直是各国官方储备中重要组成部分。
张炳南则指出,黄金对抗的并不是通货膨胀,黄金所对抗的是信用(货币)的风险,而通货膨胀只是黄金对抗信用风险的一个反映。
比如,2000年黄金均价280美元/盎司,到2008年的现在突破1000美元/盎司,很好地对抗了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观察1980年到2000年,则是另一番景象。黄金价格从1980年的均价614美元/盎司,到2000年的280美元/盎司跌去了约50%,如何对抗通货膨胀?
“所谓信用风险即是货币信用的风险。现行的金融学体系是从根本上维护信用投资体系的;它没有对信用体系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信用体系的风险是几乎所有的普通百姓不了解的,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信用体系的风险,深入挖掘黄金与信用体系的强弱运动关系。”张炳南说。
他指出,黄金是终极资产,一般投资产品有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风险,而黄金只有价格风险,没有信用风险。在当今全球财富已经信用货币化的时代,防止财富缩水已经成为民众投资的首要目标,在居民所有的投资品几乎都是信用投资品的背景下,防止信用货币财富缩水的最佳方法是分散投资组合中的信用风险,而黄金等贵金属正是非信用投资品。
美元弱势不变,金价涨势就不会改变
“从黄金价格的判断上来讲,基本面的分析决定了基本方向。基本面分析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它是决定市场根本走向的因素。虽然市场可能出现涨跌,却不可能长期背离。”张炳南指出。
在上世纪90年代,金价出现持续下跌,有人曾因此得出结论,认为黄金将退出货币市场,沦为普通金属。然而,除了金价在1999年和2001年两次下跌到每盎司250多美元以外,黄金在这之后的上升趋势还从未被破坏过。张炳南认为,黄金市场长期来看处于牛市之中。上世纪90年代甚嚣尘上的“黄金无用论”已经破产。
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在上世纪90年代金价会持续下跌?现在为什么会上涨?为什么2005年以来所有货币金价都上涨?
“实际上在这些年里金价下跌,主要是因为美国实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元利率高,价格又坚挺,黄金不但没有利息收益,还要支付保管费,自然不受欢迎。而投机商更是趁机做空,抛售黄金压低金价,又把所得存入银行谋取利息。然后在低位上将黄金买回来,两面获利。”张炳南分析说。
然而在2001年以后,一方面美国降低了利率,投机者无法再获利,更重要的是美元自身由于双赤字不断贬值,黄金自然显示出其拥有内在价值的本色,而受到市场青睐。
张炳南认为,目前虽然美元仍然有3%的利率,但美元本身已经今非昔比,美元已不是当年的强势美元。只要美国高额双赤字的政策不变,就不可能得到大家的信任,金价上涨的走势也就不会改变。黄金价格的最终趋势,是由黄金的基本面,以及黄金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弥补信用货币缺陷的地位所决定的。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18
在上周六,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起成立了“内蒙古黄金经济与应用研究所”,并召开了首届黄金经济发展论坛。关于黄金与货币信用风险的讨论引发了更多的共识。
更像是一种货币的表现
世界黄金协会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立新总结了黄金价格与 股票、外汇、商品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发现,1968年到2005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2天历史波动幅度是15.1%,黄金的22天历史波动幅度是12.2%。大多数股票指数、货币的22天历史波动幅度在10%上下,而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则在20%以上,甚至高出30%。
王立新认为,从对比发现,黄金更接近于一种外汇,像是一种货币的表现,而不是普通商品的表现。这是观察黄金市场一个基本认识。
对黄金市场的另一个观察,是黄金与其他主要资产的关联度并不大。计算1989年1月到2005年11月黄金与其他资产在“每周回报”上的关联度可以发现,黄金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东京交易所股票指数、瑞士股票市场指数、泰国股票交易所指数等众多指数的关联度非常低,与内地的上证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也是如此。
“在经济好时,一般资产上涨,黄金可能涨幅不如他们,但是经济一旦有风吹草动,往下的趋势会造成一般性产品资产价格下跌,这时黄金又不与他们为伍。”王立新说。
全球黄金供需求解
根据英国贵金属咨询机构GFMS的统计,到2006年底人类已开采黄金存量15.8万吨,其中有52%是黄金饰品,18%是以标准金锭的形式由各国央行作为黄金储备,有12%的工业用金,16%的实物黄金投资用金,以及2%的损耗和未计入部分。
王立新提供的数据显示,整个2007年全球黄金需求超过3500吨,其中首饰用金2426吨,工业用金465吨,零售投资441吨,黄金ETF投资251吨。在黄金供应上,全球矿产金2447吨,中央银行售金485吨,旧金回收937吨,减去净套期保值规模400吨,供应累计3469吨。
王立新指出,自1984年至今,全球黄金需求一直高于各年度全球矿产黄金量。2007年需求量以吨数计算上涨4%,以美元价格计算则增长了20%,达到39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单从黄金ETF市场来看,2006年金价在涨到最高峰后快速下降,但ETF并没有同步下跌,随后还出现稳步增长。到2007年12月,世界最大的黄金ETF——Street Track Gold Shares持仓已经达到600吨,全球同类产品持仓已经达到750吨的水平。
中国2007年矿产金超过270吨,旧金回收50吨。在需求方面,首饰用金302吨,工业用金9.8吨,投资用金23.9吨。
另外根据北京黄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黄金报社社长张炳南介绍,全球矿产黄金总量自1982年到2001年一直是呈现出连续增长的态势,1988年产量就达到了2000吨左右,上世纪末则超过了2500吨。但是自2002年以来,全球金矿生产似乎出现了从平稳到下降的趋势。
在产量趋稳的同时,黄金开采成本也在提高。2006年黄金开采现金成本达到317美元/盎司,同比上升17%,总开采成本达到393美元/盎司,同比上升17%。
黄金所防止的是信用风险
关于黄金投资的作用,王立新认为,黄金是一种具有独特保值功能的金融资产:由于黄金的独立性及内在价值,研究证实,黄金与任何其他金融资产相比,更能保持长期购买力稳定,不受任何单一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是抵抗通货膨胀的利器。同时黄金是一种终极资产,是应对危机的保障资产。许多案例已证明了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变和不稳定的关键时刻黄金所起的安全保障作用。
另外,由于不是任何国家政府或商业机构发行的资产,黄金有极强的独立性,是“无国界的货币”,黄金同时也一直是各国官方储备中重要组成部分。
张炳南则指出,黄金对抗的并不是通货膨胀,黄金所对抗的是信用(货币)的风险,而通货膨胀只是黄金对抗信用风险的一个反映。
比如,2000年黄金均价280美元/盎司,到2008年的现在突破1000美元/盎司,很好地对抗了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观察1980年到2000年,则是另一番景象。黄金价格从1980年的均价614美元/盎司,到2000年的280美元/盎司跌去了约50%,如何对抗通货膨胀?
“所谓信用风险即是货币信用的风险。现行的金融学体系是从根本上维护信用投资体系的;它没有对信用体系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信用体系的风险是几乎所有的普通百姓不了解的,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信用体系的风险,深入挖掘黄金与信用体系的强弱运动关系。”张炳南说。
他指出,黄金是终极资产,一般投资产品有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风险,而黄金只有价格风险,没有信用风险。在当今全球财富已经信用货币化的时代,防止财富缩水已经成为民众投资的首要目标,在居民所有的投资品几乎都是信用投资品的背景下,防止信用货币财富缩水的最佳方法是分散投资组合中的信用风险,而黄金等贵金属正是非信用投资品。
美元弱势不变,金价涨势就不会改变
“从黄金价格的判断上来讲,基本面的分析决定了基本方向。基本面分析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它是决定市场根本走向的因素。虽然市场可能出现涨跌,却不可能长期背离。”张炳南指出。
在上世纪90年代,金价出现持续下跌,有人曾因此得出结论,认为黄金将退出货币市场,沦为普通金属。然而,除了金价在1999年和2001年两次下跌到每盎司250多美元以外,黄金在这之后的上升趋势还从未被破坏过。张炳南认为,黄金市场长期来看处于牛市之中。上世纪90年代甚嚣尘上的“黄金无用论”已经破产。
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在上世纪90年代金价会持续下跌?现在为什么会上涨?为什么2005年以来所有货币金价都上涨?
“实际上在这些年里金价下跌,主要是因为美国实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元利率高,价格又坚挺,黄金不但没有利息收益,还要支付保管费,自然不受欢迎。而投机商更是趁机做空,抛售黄金压低金价,又把所得存入银行谋取利息。然后在低位上将黄金买回来,两面获利。”张炳南分析说。
然而在2001年以后,一方面美国降低了利率,投机者无法再获利,更重要的是美元自身由于双赤字不断贬值,黄金自然显示出其拥有内在价值的本色,而受到市场青睐。
张炳南认为,目前虽然美元仍然有3%的利率,但美元本身已经今非昔比,美元已不是当年的强势美元。只要美国高额双赤字的政策不变,就不可能得到大家的信任,金价上涨的走势也就不会改变。黄金价格的最终趋势,是由黄金的基本面,以及黄金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弥补信用货币缺陷的地位所决定的。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1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